1952 年,毛主席视察黄河,在听取关于引江济黄设想的汇报后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第一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在历经了半个世纪的规划、研究和论证后,2002 年12 月国务院批准了《南水北调总体规划》,确定了分别从长江下、中、上游调水的东、中、西3条调水线路。这三条干线,就像三条巨大的“水脉”,把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相连互通,形成了“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供水新格局。中线工程,从湖北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沿中线总干渠向沿线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 省市供水,全长1432km,经过十一年的艰苦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于2014 年12 月建成通水。一渠南水润燕赵,有效缓解了河北省资源性缺水现状,对提升群众饮水质量、保障工业用水、改善受水区水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燕赵大地人民的生活、生产、生态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1.资源短缺,河北形势严峻
河北是资源型严重缺水的省份,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532mm,平均水资源总量205 亿m3,人均水资源量307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m3的极度缺水标准。其中,冀中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147m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14,缺水矛盾更为突出。据对近十年水资源评价分析,河北水资源量严重衰减,由2000 年的205 亿m3 衰减到目前的157亿m3,减少近1/4。
河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资源禀赋决定了河北供用水矛盾长期存在,且日益凸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河北年均用水总量从上世纪50 年代初的40 亿m3,增加到近十年的约200 亿m3。而目前全省年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有150 亿m3,缺口50亿m3 左右。长期以来,河北依赖超采地下水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地下水累计超采量达1500 多亿m3,在河北冀中南平原区形成了面积超过250km2的地下水漏斗区9 个,总面积达3.02 万km2,占全省超采区总面积的43%,涉及石家庄、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和雄安新区共56 个县(市、区),已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地陷地裂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河流干涸、湿地萎缩,湿地面积比上世纪50 年代减少70%以上。可见,河北省水资源仅靠自身开源与节流已难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通过外流域调水来遏制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紧缺与环境恶化的状态。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是我们难得的历史机遇,建设好、使用好这一历史性调水工程正在成为燕赵人民的统一行动,67 年前的宏伟设想正在变为一幅现实的宏伟蓝图。
2.清水北上,成就千秋伟业
2014 年12 月12 日,一 条 人 工“天河”正式建成通水,长江水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北上,流入燕赵大地,让缺水久已的北方大地有了重回丰盈润泽状态的可能,清冽甘甜的水质让百姓啧啧称道。
切实保障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调引长江水从根本上改变了河北省受水区供水格局,改善了城市用水水质,提高了受水区中心城市的供水保证率,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47 万人,“清冽甘甜”是我省居民用上引江水后的普遍感受。调引江水保证了经济发展用水,为沿线数十家骨干工业企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水源,提升了受水区部分工业企业用水保证率,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积极推进用水量较大的园区和工业企业江水直供,努力降低供水成本。邢台宁晋盐化工、邯郸马头电厂、廊坊固安产业园区等江水直供工程相继建成通水,直供水工程规模达到9300 万m3/年。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成为石家庄、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7 个设区市中心城区主力水源,这些城市已由过去的以地下水为主转变为以引江水为主、当地地表水为辅、地下水为补充的用水新格局。其中2018 年江水供水量占比平均为60%,沧州市区已全部切换江水。
积极推进水生态环境改善。阳光下,滹沱河汊河河段,流水潺潺,宽阔水面中丛生的芦苇随着清风摇曳,不时有水鸟飞过,这里已成为石家庄市区最大的生态景观河、水利风景区,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一个好去处,难以想象这里曾是河道干涸、砂石遍地、垃圾堆积的河道。干涸了几十年的滹沱河重现生机,这是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水的一个缩影。2018 年9 月以来,河北实施了向滹沱河、南拒马河、滏阳河3 条河流生态补水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效果良好。据监测,80%的河水渗透到地下,沿线两侧2km 范围内地下水位平均回升1.15m,5km 范围内平均回升0.69m。随着生态补水工作的推进,极大地改善了地表水生态和地下水环境,增加了水资源战略储备,同时补充了沿线中心城市、城镇河湖生态景观用水,改善了河湖水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显著。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qikandaodu/2020/1210/525.html
上一篇: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绿色风景线
下一篇:黄河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