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全国政协委员马珺:应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

来源:黄河之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7 04: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应秉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把握重点的基本原则。但是,目前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应秉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把握重点的基本原则。但是,目前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河南省委副主委,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今年的提案之一是《关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问题的提案》。

马珺在提案中认为,目前存在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问题主要体现在黄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顶层设计缺位;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合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与信息化有待加强;对黄河文化时代精神挖掘不足等方面。

为对此,马珺在提案中提出了六点建议。

一是应做好顶层设计,建立联动机制,成立由水利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共同参与组建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专门领导机构,系统构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战略规划与体制机制,协调解决保护传承方面跨区域问题;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落实工作责任,抓好重点项目,抓好区域协同,形成保护合力。

二是应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保障水平,加大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创新黄河沿线旅游景区和涉旅文物单位相融合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投入经营机制;深化沿黄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创新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加大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大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政策与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

三是应加强历代治黄工程遗迹的修复和保护工作。黄河故道、千里黄河大堤、大王庙治黄遗址,流域内的摩崖石刻、洪水碑刻、修堤碑刻、水利图碑等凝结了厚重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文献价值,加强历代治黄工程遗址发掘工作,适时建立治黄工程遗址博物馆。

四是应加强历代黄河文化典籍收集整理与数字化处理工作。历代黄河文化典籍有专书、舆图、档案、谕旨、奏议、传记、诗词、图说、文书、碑刻,散见于正史、实录、典志、地方志、文集、类书、丛书中,具有数量大、类型多、连续性、综合性、地域性等特色,应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沿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搜集、整理、研究,并开始数据化处理工作。适时建立数字黄河文化,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五是应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中华先民从治黄到护黄再到兴黄彰显了人水和谐的生态理念,彰显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奋斗精神,凸显着中华民族的家国意识、民生情怀、历史使命、众志成城等理念,对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挖掘亟待加强。

六是应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梳理好中华文明的黄河文化基因,在“黄河故事”的叙事方式中从社会、经济、环境、科技等不同角度解析黄河文化的内涵,着力打造彰显黄河文化精神的文化品牌,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传递具有中国价值理念的黄河文化,提高黄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zonghexinwen/2021/0307/698.html

上一篇:中国有条河,面积大过长江,水量是黄河7倍,名
下一篇:山东省安全生产督查组到百里黄河风景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