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年,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在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铸成了四尊铁牛,后人称“黄河铁牛”,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人员等从黄河中捞出四尊重达70吨的黄河铁牛,黄河铁牛栩栩如生,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比惊讶,不过黄河铁牛被捞出后就放在了露天河岸上,为什么不进行保护?专家表示我们不敢。
黄河铁牛铸成距今已1200多年,元朝末年蒲津浮桥被毁,又因黄河变迁这才从两岸的位置进入了黄河的泥沙中,20世纪40年代,当地的人在枯水的季节,还可以下水摸到铁牛的牛角,还发生过行船被牛角刮伤的情况。
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河水西移,铁牛就深埋于黄河水面下的河滩里了,后来我国注重文物发掘和保护,便决定进行打捞,先后出土了四尊黄河铁牛、四个铁人、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和三个土石夯堆,引起国内外业界的注意。
黄河铁牛是我国目前发现重量最重、历史最悠久、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但如何安置却成为了问题,考古人员也想进行保护,但却束手无策,这是因为铁质文物的保护至今还是一道国际难题,还没有哪个国家提出过可行的方案。
即使是就地提升,都还面临着用什么工具提升好?怎样做铁牛底架?如何让黄河铁牛不受任何损坏安全着陆?又怎么防锈?一大堆问题困扰了考古人员,黄河铁牛也就只能先露天放置。
不过黄河铁牛历经千年,虽然有小部分生锈,但却依然可以一眼看到古人精湛的工艺,都说古人的智慧是无穷,黄河铁牛再次刷新三观,古人是如何搬动近百吨重的铁牛?又是如何将铁一点点打造成牛的模样?
黄河铁牛无疑在桥梁交通、黄河治理、冶铸技术等各方面为后人留下许多可借鉴的经验,这也是挖掘古代文物的重要性,古人在各方面留下的智慧,带给了后人很多宝贵的建议,世人在各方面创造成就,吸收了不少来自古人的经验。
至于为什么是牛的形象?而不是其他动物的形象?《易经》记载:“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牛的力气巨大,在农耕、军事等方面广泛使用,宋朝年间私自杀牛还是犯法的,铸铁牛于河岸,则是震慑泛滥的黄河水。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zonghexinwen/2021/032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