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河南通江达海不再是梦?黄河下游通航可行性正

来源:黄河之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9 06: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王维这首诗,记录了黄河航运的历史一瞥。作为世界上知名的一条大河,为什么黄河不能像长江、淮河那样“直挂云帆济沧海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王维这首诗,记录了黄河航运的历史一瞥。作为世界上知名的一条大河,为什么黄河不能像长江、淮河那样“直挂云帆济沧海”呢?

近期,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良向公众透露,未来计划把从郑州到黄河入海口,这段长达800多公里的河道建设成生态航道。黄河通航的设想,再度引发公众广泛的关注。大河报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豫鲁黄河复航和生态航道建设条件目前已基本满足,黄河通航正处于论证可行性的早期阶段。

【钩沉】史不绝书的黄河水运 上世纪前半段还有存在

黄河水运,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代。从秦汉到唐宋,千余年间,彼时国家的政治中心多位于长安,为了把关东的物资运到长安,水运便成为最为便捷的方式。即便是以险怪著称的黄河三门峡段,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也是东西漕粮转输的必经之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里就有三门峡漕运的有关表述:自砥柱以下,五户以上,其间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桀出,势连襄陆,盖亦蜀凿以通河……水流迅急,势通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在《新唐书》中,黄河三门峡段的漕运,可谓是一部血泪史:岁漕砥柱,覆者几半,河中有山号“米堆”。运舟入三门,雇平陆人为门匠,执标指麾,一舟百日乃能上。谚曰:“古无门匠墓”,谓皆溺死。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中的通济渠段便是黄河中下游漕运的佐证。《隋书·食货志》记载:开渠引谷、洛水,自苑西入而东注于洛。又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河畔筑御道,树以柳。这也就是说,通济渠通过谷水、洛水到达黄河,在黄河上航行至板渚(今荥阳县汜水镇),再驶入人工河道,向东南通达淮河流域的水运。这在盛唐诗人储光羲的《夜到洛口入黄河》有所体现。“河洲多青草,朝暮增客愁。客愁惜朝暮,枉渚暂停舟。中宵大川静,解缆逐归流。”由此可窥见当时黄河航运的盛况。

隋唐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使得黄河沟通了淮河、长江、钱塘江和海河,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水运大动脉,黄河成为南北大运河和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唐宋以后,黄河灾害频发,改道频繁,更重要的是泥沙和洪涝问题,航运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终于被元代大运河取代。频繁改道,地上悬河,再加上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黄河航运价值逐渐失去。不过,这并不代表黄河上彻底没有航运了,只不过是较为零星的存在。在李凖的《黄河东流去》小说中,开篇便是船工梁老汉在黄河上跑水运的一个描述。“公元一千九百三十八年的夏天,一个大雾的早晨。郑州北面的黄河上,漂着一条木帆船。这条船装载着木机打包的棉花,从潼关风陵渡起航,往开封城运,在河上已经走了三天。”直至20世纪70年代,黄河山东段最高年水运运量高达120万吨,河南段年吞吐量达数十万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泥沙淤积、断流等问题,豫鲁黄河航运停滞。【研究】我省远景目标提出:黄河、大运河河南段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和分段通航

近日,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良向公众透露,未来计划把从郑州到黄河入海口,这段长达800多公里的河道建设成生态航道。生态航道建成后,与京杭大运河互连互通,郑州和河南黄河沿岸其他城市的居民将可以坐上游船,北上首都,南下江南,实现河南人“通江达海”的梦想。这个消息,引发了广泛的热议。沉寂了多年的黄河水运,还能恢复往日的荣光吗?我省是否就此可以打通淮河以外的又一条“通江达海”的通道?那么,现实与梦想之间,是否能取得有效的勾连呢?大河报记者了解到,在历来的国家各项规划中,均对黄河下游复航作出安排。早在1988年,交通部批复的《黄河水系航运规划报告》中就提出,在2030年前后,青铜峡大坝至入海口达到四级航道标准。2009年,交通运输部和黄河流经9省区交通运输厅负责人齐聚兰州,参加首届黄河航运发展论坛,商定建设黄河“黄金水道”,实现2030年黄河全线通航。2013年,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中也提出:“2020年实现重点区段的分段通航,2030年实现全河适宜河段的分段通航”。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zonghexinwen/2021/0409/932.html

上一篇:60年黄河治理泥沙16亿吨成3万吨,河水清了却传来
下一篇:未来5年黄河兰州段全面禁止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