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变清,古人有两种说法,一是“黄河清,必有大灾”,二是“圣人出,黄河清”,这两个观点可以说是截然相反,还有人总结出“黄河一千年一清”的规律。这么多年以来,黄河一直保持每年十多亿吨的泥沙量奔向大海,是不是只要在上游筑起防沙墙,就能让黄河水变得清澈见底,甚至于长江的含沙量旗鼓相当?
如果是黄河上游的两岸,筑防沙墙那就是徒劳无功:
一般,我们说江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主要是讨论干流的走向,而黄河上游,说的就是黄河源(强还剩玛多县多石峡以上的2.28万平方公里)到河口镇(也就是如今的内蒙古自治区的托克托县境内),上游的流域面积比中游和下游都大,53.8%的全流域面积占比,面积多达42.8万平方公里。
但是,有一点要说清楚,黄河水里每年夹带的十多亿吨泥沙,并不是主要来自于黄河上游地区,这一点从黄河流经地的地貌特征就可以看出来,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我就说了,如果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在上游两岸筑起所谓的防沙墙,完全无法让黄河水变得更加清澈,更不用说把泥沙量降低到长江的水平。
黄河中游,也就是前面的河口镇到桃花峪(就在河南郑州)这段,公里数为1206.4,落差很大,607米的水面跌落幅度。而黄河里面的泥沙多,其实主要就是因为在中游的时候直接把黄土高原一分为二,然后形成了峡谷型河道的特殊地形,也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晋陕峡谷,河的一边是山西省,另一边则是陕西省。
由于峡谷的两岸都是黄土高原,这种地貌的植物覆盖率本来就低了很多,再加上多年前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这些地方的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虽然黄河中的泥沙并不是全部都来自于中游的黄土高原,但该区间支流每年往干流制造的泥沙量平均在9亿吨的样子,也就是说,黄河的大部分泥沙都来自于这个区域。
黄河一千年一清是不是真的,黄河清意味着什么?
古人认为“黄河清,必有大灾”,又或是“圣人出,黄河清”,其实都不奇怪,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科学家来告诉大家很多事情的真相是什么。人们常常会把一段时期内发生的事件原因,归结于某种现象。比如,在什么灾难以后,或者在哪个了不起的人物被大家知道了以后,刚好黄河的水比以往更清澈了,这就有可能被总结出两个相反的规律。
黄河有5464公里这么长,它的流域面积如果加上内流区的面积,那一共就有79.5万平方公里,试问这么大的范围,怎么可能所有人看到的、听到的事情都完全一样,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不同的地方传说。但可以肯定地是,黄河变清真没有一千年一清这个规律,而且,这也跟灾难的发生和圣人将要出现没有什么关系。
由于黄河在中游的时候携带了大量泥沙,在进入下游的时候淤泥了很多的泥沙,然后慢慢就形成了大家现在看到的地上悬河,有的地方甚至能高出10米的样子。从时间上来说,黄河流域的开发时间比较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视为母亲河。
虽然,黄河下游因为“上宽下窄”而多水灾,历史上也曾很多次进行改道,但我们的祖先还是通过勤劳的双手,在这条大河沿岸创造了绚烂的古文化。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正如黄河泥沙量大同时也造就了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如果滨海地带没有足够的泥沙淤积,我们的先辈们也难以通过传统填海造陆的方式获得这个冲积平原。
如今黄河的确变清了不少,为何有人却担心起来了?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句话,一定是最不讲事实依据的说法之一,黄河不会无缘无故变清,毕竟黄河的部分河段自古以来就不像长江水那样清澈。但是,黄河水也有清澈的地方,尤其是黄河上游地区,其实,在2008年的时候,统计数据就显示黄河的泥沙量已经从16亿吨降低到13亿吨,这主要是因为中游黄土高原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有所改善。
在过去的这三四十年,黄土高原其实都在悄悄发生变化,原本贫瘠的高原地区,变得越来越绿了,这一点可以从当地的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看出来,时隔多年的卫星地图对比起来看会更加直观,大片大片的人工林记录下了大家的劳工成果。比如,很多年前,甘肃定西只有5.16%的森林覆盖率,但如今已经超过了12.1%,山西有的县甚至达到了50%的森林覆盖率。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zonghexinwen/2021/0620/1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