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东平湖:打造新时代平安湖 解黄河下游水患

来源:黄河之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2 14: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吴亚娴 泰安报道 6月17日,由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山东黄河河务局指导,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与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追寻中国梦”采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吴亚娴 泰安报道

6月17日,由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山东黄河河务局指导,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与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追寻中国梦”采访活动第八季“追寻中国梦·山传学子走黄河”活动来到泰安东平,采访报道团由戴村坝启程,由东向西浏览八里湾泄洪闸、石洼分洪闸等多个东平湖水库重要枢纽,了解东平湖管理局在打造新时代“幸福河、平安湖”过程中的诸多举措,切身实地感受黄河、东平湖保护治理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

东平湖位于鲁中丘陵向平原延伸的边缘地带,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它是黄河下游仅有的天然湖泊,老湖区面积208平方公里,新湖区面积418平方公里,不仅是黄河下游重要的蓄滞洪区,还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作用重大。

旧颜——经600余年沧桑岁月 这是“江北都江堰”

在东平县南城子村附近的大汶河上,有一座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大型水利工程。戴村坝巧借地利,拦蓄汶河水,科学分流,为保障明清时期京杭运河畅通,沟通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戴村坝始建于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奉旨调集3万人疏浚河道,在民间水利专家白英的建议下,宋礼在戴村坝上游开挖小汶河,坝成输水渠通。南旺地形较高成为水脊,可南北分流,形成‘七分朝天子 三分下江南'之势”。东平管理局工程管理科科长李清华为采访报道团讲解起戴村坝的历史渊源。“为有效控制南北分流水量,在南旺分水口创设一活动的鱼脊形石拨即‘鱼嘴',并将东平湖南面的南旺湖、蜀山湖改造为蓄放自如的‘水柜'。夏秋季节丰水,则由戴村坝漫入大清河西排入东平湖,保证度汛安全;春冬季节水涸,则由戴村坝南流补济运河。”

后根据济运需要,于清朝道光、光绪年间在戴村坝续建灰土坝和窦公堤,与小汶河、汶上县南旺镇的分水工程,组成完整的引汶水济运枢纽工程。为明、清两代480年漕运畅通,沟通南北,发展经济,巩固封建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漕运断绝后,戴村坝水利枢纽继续发挥固定河槽,拦沙缓洪,以及引水灌溉等重要作用。

2001年8月大汶河流域突发洪水,乱石坝被冲毁,决口宽度约130米,其它坝段亦损坏严重。2002年至2003年,经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复,山东黄河河务局和东平湖管理局组织重修乱石坝,增建下游消能防冲设施,并对滚水坝、玲珑坝、窦公堤、灰土坝和南北引堤进行了必要的整修和加固处理,2003年8月18日完成主体工程,具备拦水缓流功能。在现代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下,这座600多年的古代水利工程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

戴村石坝东北西南走向略呈弧形,弓背向着迎水面,增加了坝的预应力。“戴村坝位于大汶河中下游分界线,每到汛期,源短流急是大汶河最主要的水文特征,从泰莱山区迅速形成的洪峰在这里呈现‘戴坝虎啸'的壮观景象。”东平湖管理局工作人员刘性泉指向戴村坝向记者说,“戴村坝从南至北分五段,依次为南引堤、戴村石坝、窦公堤、灰土坝和北引堤,总长2119.5米。其中,戴村石坝又分为滚水坝、乱石坝、玲珑坝,三段主坝高低略有差别,随着大汶河水位的上涨,三段坝分级漫水。”

历史上的戴村坝作为京杭运河的心脏,从根本上保证了京杭运河的南北贯通,对明清两朝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南北文化交汇,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今,戴村坝不仅继续发挥其固定河槽、控制下游河势、缓洪拦沙、削杀水势、蓄水灌溉农田、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还承载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其设计思想、建筑构造和施工工艺,都具有极高的研究和鉴赏价值。

加固——八里湾闸、石洼分洪闸修建至今尚未启用

从戴村坝向西,沿路便可看到东平湖。六月的东平湖区碧水蓝天、微波荡漾。

历史上,东平湖是分滞黄河、汶河洪水,补充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大水柜”,发挥过蓄水除患的作用。1950年7月,黄河防汛总指挥部确定东平湖为黄河自然滞洪区,成为黄河“上拦下排,两岸分滞”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以来,东平湖曾先后7次于大洪水威胁的关键时刻,运用东平湖滞洪区削减洪峰,保证了下游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zonghexinwen/2021/0622/1338.html

上一篇:古渡口——黄河文化的历史印记
下一篇:波涛汹涌的黄河,源头你知道是哪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