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从这里入海|菏泽牡丹区篇
-01 - 牡丹区 生命的色彩
菏泽市牡丹区是黄河经过的第二个沿黄区县。
▼黄河过菏泽(手绘/李杰 设计/Momo)
随着元代北京定都与新运河的开凿,商贸等经济热点开始东移,延及明清,鲁西南又迎来了新的比北宋持续时间更长的社会经济发展,牡丹随着富贵人群的喜好以及其超强的自信与购买力而盛于菏泽。
▼曹州牡丹园
(图片来源/菏泽市网信办)
到了晚清民国,经济又到了沿海,运河没落,黄河未定,但牡丹依然留在了菏泽。这一次不为富贵,恰恰相反,只为黄河两岸而驻足。
牡丹不畏贫瘠苦寒的品质发挥了作用,在旧社会黄河泛滥带来的盐碱地上,太多的农作物与苗木绝难适应,惟牡丹能耐得住这一切,继续洋洋有大观。都城本早已远离,云集的富商今又悉数散去,数千年来,牡丹第一次坚守住了黄河漫滩,留在了乡土社会之中。
即使在乡土,花大、色艳、香浓、型美依然是牡丹的无敌品相,更多的乡土风物也与之辉映着:曹州烧饼,盈如满月,红中透黄。这绝对是大河与平原相容的一道美食。小麦清热去浮躁之疾,黄河厚积,朴实内敛;芝麻善于补血美容,节节高起,明丽妩媚;吊炉通三焦,温热贯通,如去水患,不犯湿邪。日常食材烹饪之中,自有中医膳食辩证之功。天下烧饼有很多,不得其水土风物,难言上品。
菏泽面塑与牡丹一样,最富丽的就是色彩。
“天下面塑出穆李”,穆李村是中国面塑第一村,面塑人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走遍了东南亚,名扬海内外。
鲁西南民间五彩锦绣,叫鲁锦。
牡丹区与菏泽其他区县一样,自元代开始就守着这个民间传统技艺,以棉作锦,自有不输于云锦、蜀锦者。
区内风物人文不暇举,如曹州牡丹园、中国牡丹园、曹州古今园、古葵丘、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赵登禹英烈的纪念馆等等,大有可观,亦有足可钦敬者。
这里,牡丹为名,最不匮乏的就是有太多生命爆满的色彩。
-02 -
菏泽新语:牡丹为什么是国花
MUDAN DISTRICT牡丹,是天下黄河最醒目的色彩,最华丽的原生物语,自秦岭而落人间,得《诗经》之风,颂汉唐之声,流宋元之韵,多在崇城大都中显国色天香,极尽荣华,而最终在农耕文化的高峰与终结之际的明清大盛于菏泽。牡丹的这个路线,是黄河的流向,也是农耕文化的内在涌动。
曹州牡丹甲天下
菏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虽多、花色最全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基地。截止2012年,菏泽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品种1237个。
而今,在他处,牡丹花开花落,可以是点缀,是余韵,但是在菏泽,牡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主场,这个城市最核心的地带,叫牡丹区,牡丹成了这个城市最大的荣耀、身份与成就,是此间唯一的神明。
中华这个大河文明最早的富贵气度,就曾经发生在几千年前的菏泽地区,富贵牡丹在明清这个农耕末季回到了菏泽,是千年历史尺度的文明刻度,菏泽不只是在标注明清牡丹之盛,也无意于小小区域里的浮夸攀比,更重要的是在赓续古老文明,继续让它定义什么是艳压天下的牡丹,什么是花开富贵。
作为国花,牡丹在菏泽才生成了最完整的内涵。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刘禹锡语),古人群花品中,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牡丹早就成了公认的国花,之前未称国花是因为大一统的中国是天下邦国之和,是家国一体的天下理念,没有近代西方那个民族国家的“地域性”主权的国家意识,也就没有对外的基于国别而有国花的称谓。到了1903年,清廷敕封牡丹为国花时,国将不国,在西方眼中,中华早已经是蕞尔小邦,牡丹与她国家一起到了最严寒的时令。
牡丹之所以成为国花,首先是因为她以耐得住严寒贫瘠的品质而殊胜特立于百花丛中,生于苦寒而能艳丽怒放,显然她映照的是这个民族五千年来的精神属性,劫难无数,灿烂不死。
牡丹不只是能在盛世的长安里盛开,不只是能在繁华的洛阳里炫目,她还能随着黄河漂泊,能植根在生民广著的低洼卑微的乡野悲苦之中,在天下农耕之中央地带与苍生一起,肆意盛开在盐碱荒滩上,千里漫野,独立不惧。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zonghexinwen/2021/1106/1533.html
上一篇:《黄河之声》2021-2022征稿中
下一篇:没有了